切换到宽版

中国黑防联盟

查看: 419|回复: 11

网络安全人才缺口高达140万 如何缓解缺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0 08:48:58 | |阅读模式
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AI加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被利用做坏事。
  AI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试想一下这些场景:自动驾驶通过镜头、激光雷达去识别目标,但如果一个路标本来是左拐弯,结果黑客故意用AI技术在上面加一些干扰信息,让识别系统错误地识别为直行路标,这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又比如,AI换脸技术用来做娱乐软件还好,但如果被用来制造一些假视频就麻烦了。如果有人把视频中的违法者换成一位知名明星的脸,就会造成误导。
  再比如,利用AI技术在一张图片上加了噪音干扰后,就可能欺骗AI系统做出错误的决断。比如有卖家放一张涉黄图片,利用技术加上干扰,就有可能让AI误识别成衣服。
  当前,随着人脸识别、动作识别、假货识别、假图识别等应用场景的出现,AI与安全结合的成果愈加丰硕,但AI面临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尤其是今年“新基建”概念越来越受重视,包括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一场围绕“新基建”的数字社会正加速构筑。数字基建之下,网络安全防控压力陡增。


  网络安全行业人才短缺 可高达140万
  不过,当下安全人才仍是稀缺资源。对于AI安全这个前沿领域,人才更是稀缺。
  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觉奥对中新网记者说,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达到140万。
  “为什么这么缺人才呢?因为平时这些人不了解安全,也不知道怎么做安全,也缺乏实战机会和场景来磨练技术。”觉奥说,从这个角度而言,除了让更多人了解安全和AI以外,还要让他们能通过具体场景提升安全技术。
  的确,网络安全人才稀缺,与攻防历练脱离实际场景、缺乏系统性密不可分。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安全行业对人才需求旺盛,培养一个优秀的安全专业人才周期很长,需要在丰富的实际业务场景中经历多年体系化的历练。
  产学结合打造全球顶尖AI挑战赛培养人才
  通过举办各种比赛、竞赛,提供实战场景,以赛促学,从而发现和培养更多安全人才,是解决人才缺口、抵御未来AI面临安全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
  比如,阿里安全联合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了安全AI挑战者计划,以对抗样本为核心,提供场景、技术、数据、算力等支持,提供数字基建安全的试炼场,在高难度的真实环境中提升技术,培养真正有安全实战能力的安全基建人才。
  据悉,安全AI挑战者计划目前已经举办了第一期人脸对抗识别比赛、第二期ImageNet图像对抗比赛、第三期辱骂场景文本对抗比赛、第四期通用目标检测的对抗攻击,吸引全球200多所高校100多家企业的5000多支队伍参加。第五期针对证件文档类图像伪造的对抗攻击竞赛已于9月7日开始。
  “我们设立的赛题都是根据实际系统来实现的,这都是实际系统的一部分,想让参赛者有机会攻击类似的实际系统,而且行为不会违法,他就有机会增长自己的经验和磨练技术。”觉奥说。
  阿里安全资深专家杭特介绍说,安全AI挑战者计划最大特色是用AI对抗AI的长期系列赛,这有助于激发出挑战者在安全AI领域的创造力,也为实际业务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最大程度填补和缓解新基建安全人才缺口。(完)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4-12 10:12:36 |
哥顶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4-26 15:49:20 |
亲测有效,谢谢楼主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5-19 17:21:37 |
6666666666666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7-12 00:10:42 |
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7-16 02:41:48 |
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7-16 10:22:26 |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的发展,支持楼主!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7-22 22:05:02 |
果断回帖,如果沉了就是我弄沉的很有成就感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7-26 19:23:55 |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8-12 17:53:15 |
感谢分享去试试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 蜀ICP备2020029785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