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中国黑防联盟

查看: 110|回复: 3

[心理杂淡] 偷偷学习是基于什么心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8 00:42:52 | |阅读模式
这个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就受到教育心理学家重视了,Covington教授于1984年提出自我价值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个理论首要是试图对教育中呈现的“学生为何躲避失利”、为何不肯支付尽力“等一系列问题作出答复,这个理论的首要观念能够归纳为一下几点:(1) 学习动机的核心是躲避失利以保护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指个别对本身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这个理论的假设便是人天生就有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咱们从小就知道成功能取得认可和赞扬,然后提升了人的自负,使人产生更高的自我价值感,但是取得成功需要必定的才能的支撑,这就使成功、才能和自我价值感三者构成了前后因果的连锁关系。所以咱们构成了一个一起的认知:有才能的人简单成功,成功又能带来巨大的自我价值感;相反失利则代表才能缺乏,这会损伤自负,要挟自我价值感。而在学校中,取得好成果就代表成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好成果,所以就会存在一些学生不尽力学习然后防止失利保护自我价值感的现象。(2) 人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才能而不是尽力人们对失利作出解释时,一般是以为是自己尽力不行而不是才能不行,但是在对成功作出解释时,则更倾向于解释为自己具有出众的才能而不是因为过多的尽力。并且支付较少尽力的成功被看做得更有价值。因而,有才能,较少的尽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才能,是坚持活跃自我形象的最重要的要素,成功更多地被视为是个人才能的展示而非尽力的结果。(3)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寻求成功的内涵驱动力。人们有得到赞同和认可的需要,也有拒绝和否定失利的倾向,这就导致自我知觉和自我价值之间会存在一个抵触,为了解决这个抵触,个领会构成一种保护和防御以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的倾向,这种倾向便是自我价值动机,所以自我价值就成了个人寻求成功的内涵驱力。这样能解释为什么学生会那么尽力用功寻求好成果,是因为他渴望取得好成果然后得到赞扬然后提升自我价值感。上面是这个理论的首要观念,下面介绍一下这个理论的四象限动机模型,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O(∩_∩)O~~所有人的学习动机能够用两种驱力来描绘:寻求成功的驱力和防止失利的驱力,而这两种驱力都有凹凸之分,因而就能够把学习动机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这几种类型都有哪些特点呢?大家能够自行对号入座。。。榜首种:高趋高避型。这种动机的学生一起受到成功的引诱和失利的恐惧。他们对人物既寻求又排挤的抵触情绪,但焦虑引起并加强了他们对学习的注意,所以他们会想方法取得成功来防止失利。表面上,他们寻求成功、尽力学习、聪明能干,但事实上他们又严重受到紧张、抵触的精神困扰。为了成功而又粉饰自己的尽力,他们中就呈现了一种“隐讳尽力”的现象。他们在同学中尽量体现得贪玩、不在乎考试,但私下里却悄悄的尽力。这样成功时,他们的成果更有价值,更能阐明他们的才能过人,而在失利时,也能够为自己的失利找到很好的理由,便是没好好尽力,然后不会被以为是无能。这种学生被称为“过度尽力者”。(这一种便是题主问题中的那一种)第二种:高趋低避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具有无量的好奇心,他们便是喜欢学习,他们能很尽力的学习,尽力的开展自己,这种学生一般也体现的自傲机智,他们会把失利解释为自己尽力不行,然后会愈加尽力。成功时,会解释为是自己的才能和尽力一起的效果。他们被称为“成功定向者”。第三种:低趋低避型。这种学生没有对成功骄傲的希望,也没有对失利惭愧的恐惧,并且他们心里很少有抵触,一起他们很少学习或许直接放弃学习,对学习体现出漠然置之的情绪,这种漠然置之有些事真正的漠然置之,因为觉得课程对自己底子无用;也有些漠然置之是因为隐藏着反抗,也防止了对自己无能的评价。这种类型的学生被称作“失利接受者”。第四种:低趋高避型。这类学生以为躲避失利比希望成功更重要,为了防止失利的恐惧,而又不至于被他人以为是无能的,他们就会采纳自我妨碍的战略,失利了能够为自己找一些托言。他们被称为“躲避失利者”。 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学习动机,或许会有两个要素:1、 学生所持有的才能观不同,关于才能观总共有两种类型,即才能实体观和才能添加观。前者以为才能是一种固定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个人无法控制的,多尽力便是低才能的体现。后者以为才能是由不断添加的常识和技能所构成,个人能够经过尽力来改动本身的才能,脑子会越用越灵。如果学生是持有才能实体观,然后这个学生对自己的才能又缺乏自傲,那么就很简单选择躲避困难放弃尽力,因为他们以为一个人的才能现已固定且有限,即便我支付再多尽力也是白搭,反而还会被以为是才能低的体现,所以一些学生直接放弃尽力,还有一些学生会采纳“假尽力”的措施来掩人耳目,比如给自己设置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成心拖延时间等等,然后为自己的失利找出和你的托言。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改动才能观,把才能观改动为才能添加观,那就要让学生切身感觉到才能是能够随着常识和经验的添加而添加,此外,让学生知道才能不是单一的,才能的方式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才能,展示自己的特长,并及时给予奖赏。作为个别能够反思自己的才能观是否是消极的实体观,如果是的话,能够想方法改动自己的才能观。2、 竞赛的学校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功仅仅少量,并且奖赏制度也仅仅奖赏给少量人,导致大部分学生被以为是失利者,并且过多的使用的是外在奖赏,然后使学生对于学习这件事产生了过度理由效应,比如学习便是为了的榜首得到奖赏,然后扼杀了内涵动机,比如学习便是因为自己感到开心等内涵动机。这种竞赛性的教育机制会使得学生之间产生嫉妒性的比较,就会产生过多地将评价和才能差异联系起来,然后才会呈现一些学生采用一些曲解的战略诈骗自己,制作一些托言推脱失利的个人责任。所以在实践教育中,教师能够多实行小组合作制,下降竞赛性。​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10-7 03:02:25 |
感谢分享,先尝试一下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1-12-17 13:40:38 |
这个确实厉害了,感谢楼主分享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发表于 2022-1-6 21:33:29 |
膜拜神贴,后面的请保持队形~
永远支持中国黑防联盟论坛:www.vcs6.com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 蜀ICP备2020029785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